天津港保税区: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本
- 来源: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
- 2023/4/20 8:39:2437215
【网 城市在线】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建设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的核心载体。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
作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保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经济功能区,保税区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走出了自己的节奏,以搭建智慧监管和智能社会治理场景应用为抓手,推动基层智能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信息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税区党委办公室信息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信息中心已经搭建了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平台和视联网平台,近期我们还启动了综合网格化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保税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
2022年,在经过多轮设计、调研论证之后,信息中心以保税区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为核心,搭建视联网平台,盘活数字资产,实现视频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有效应用。
视联网平台现已整合综治、安全生产、社区管理等6大类30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实现了对视频监控统一管理、授权和调用,打破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安全性。同时,该平台也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应急指挥、环境监测、社区管理、企业监管以及网格化管理等领域视频资源共建共享应用、实时智能分析和即时预警服务,实现智慧监管,高效协同打下坚实基础。
以视联网平台为依托,信息中心还实施了对重点区域(部位)项目建设,通过智能分析和人防 技术巡防模式,为相关部门做好事前预警、事中救援、及时处置及事后追索查证等工作提供信息化技术赋能。该系统投用之前,执法部门以人工巡检为主,发生问题或者案件时候,再查看视频监控。如今,执法部门可以实现智能巡防为主,人工巡防为辅的巡防模式,提高了执法效率。
以保税区辖区内的临港海堤巡防为例,该区域禁止垂钓游泳、渔船私自下海、野餐露营,但仍有不少人无视规定,去海堤游玩。临港海堤港池水域面积覆盖面大,海堤路面狭窄,坑洼不平,人工巡检的成本都很高,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更易出险,日常监管难度很大。利用该系统后,治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对重点区域(部位)的视频监控与语音播报相结合,一旦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自动发出报警,自动形成巡查日志,同时播放语音提示禁止违法行为。执法人员接到预警可在电脑前查看现场情况并通过话筒喊话驱离,无效果再现场执法。”临港综合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既减少了人工巡检成本,还提高了执法效率。”以此类推,保税区内的公共区域、社区、重点基础设施等各领域的监管都可以推广应用,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信息化技术赋能以此来提升城市智慧治理能力。
城市有多“智慧”,治理就有多高效。保税区规划管理面积达223.2平方公里且各片区地理分散,为提高土地利用和管理效率,保税区建设并已经投用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服务平台。借助该平台,保税区实现了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违法用地动态监测、建筑工地施工变化监测以及河道湖塘水面积变化动态监测等的数字化应用赋能,为土地辅助规划决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河长制管理以及城市综合管理提供智慧化的技术手段。
“200多平方公里,土地执法怎么做?人工巡检费时费力。”规划国土和建设交通局的同志说:“我们借助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服务平台,采集不同时期保税区的卫星影像进行数据比对,实时监测土地变化情况,一有问题,自动标注出来。为智慧化、精准高效执法提供了有力依据。”
保税区辖区内池塘河湖众多。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服务平台上,河道、湖泊、坑塘、沟渠等水域面积全都能轻松计算出来,并能及时提供各类水体变化,对防汛、水务管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极大的辅助决策作用。“如果仅靠人工测量,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水务部门的同志感叹道。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今年,保税区以“工业区、商业区以及居民区等综合网格全覆盖”为目标,搭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预计于今年6月底完成平台建设。
该平台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的一体化闭环运行,使问题和隐患能被“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毫无疑问,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都将迈入快车道。
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对政府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接下来,天津港保税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理念,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整合,推动各部门间数据的共建、共享,高质量推进并完成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培育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贡献保税力量。